五脏不安,必审五脏之病形,以知其气之虚实,谨而调之也。程知曰:言三阳皆有入胃府之证也。
气失其平之谓疾,疾甚之谓病,三才相因之谓机,机动之谓时。 发汗病不解之「不」字,当是衍文。
盖发汗、吐、下,皆伤内气。若胃有燥屎,则非虚烦,故可攻。
间有倡为资药饵以养精血,候月水以种孕育,又多峻补以求诡遇,则嗣未必得,而害已随之,此固予之痛惜也久矣。不以桂枝误治脉浮紧汗不出之伤寒,自不致以麻黄误治脉浮缓汗自出之中风矣。
《经》曰∶“饮食入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合于四时五脏阴阳,揆度以为常也。程应旄曰:麻黄汤,为寒伤荣之主剂,然亦当于脉与证之间互参酌之,不必泥定「紧」之一字,始为合法也。
按之心下濡,虽热而非实热,故用此以清其虚烦。所以然者,尺中脉微,此里虚,须表里实,津液自和,便自汗出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