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后人专为伤寒着书,自朱奉议出而伤寒之书日多,而伤寒之病日混。六经之有正邪客邪、合病并病、属脾属胃者,犹寇贼充斥,或在本境,或及邻国,或入京师也。
发汗后,饮水多者必喘,以水灌之亦喘。膀胱主水,为太阳之里,十枣、五苓,为太阳水道之下药;胃腑主谷,为阳明之里,三承气为阳明谷道之下药;胆腑主气;为少阳之里,大柴胡为少阳气分之下药。
其人反能食不呕,此为三阴不受邪矣。 夫阴寒如此而不用姜、附者,以相火寄于肝经,外虽寒而脏不寒。
医以丸药下之而不得利,已而微利,胸胁满而呕,日晡潮热者,小柴胡加芒硝下之。所以然者,尺中脉微,此里虚,须表里实,津液自和,便汗出愈。
少阴亦有反发热者,故仲景又于表剂中用附子,是固其渗也。 盖太阴主内,表当无热。
当知脉从病变,不拘于经,故阳经有阴脉,阴经有阳脉。服桂枝汤,大汗出、脉洪大者,与桂枝汤如前法。